今年的第十一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特设徐州“彭城七里”等专项赛道。为帮助参赛者深入理解徐州“彭城七里”专项赛道主题,启发设计思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yd77699云顶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总建筑师冯正功接受专访,建议参赛者从挖掘徐州古城文脉、创造根于场所文脉的当代新空间等角度切入设计,期待参赛者充分挖掘历史内涵,建构符合当代生活和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新空间。
以下文章来源:“AC建筑与文化”微信公众号
引言
为进一步提高赛事成果转化成效、吸纳更多优质资源共创平台,推动设计创新助力地方发展,第十一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特设徐州“彭城七里”、苏州“古城新脉”、泰州“窑望古今”三项专项合作赛道。
为帮助参赛者深入理解徐州“彭城七里”专项赛道主题,启发设计思路,本辑赛题解析邀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yd77699云顶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总建筑师冯正功,为参赛者提供解题方向和参赛建议。
冯正功,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yd77699云顶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总建筑师。
冯正功大师长期致力于多元化的设计理念与本土地域文化相结合的设计探索与实践,基于当代建筑语境与人的多重需求,提出“延续建筑”的设计创作观并出版专著,将场地独特的地域、时间、人文、自然、历史、记忆等重要特征延续并创新于建筑设计之中。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全国绿色建筑创新一等奖、世界华人建筑师设计大奖学术奖优秀设计奖等省级以上荣誉100余项。
今年,特别高兴我的家乡徐州与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有了联系。同时我作为一名从徐州成长起来的建筑师,也很荣幸有机会作为“彭城七里”赛道的解读人,和大家分享我的思考和体会。
01
彭城:徐州之源
——历史的轴线 城市的文脉
“彭城七里”是徐州重要的南北轴线,其北部是故黄河,南部是云龙山。在这长达七里的轴线上,集聚了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各个历史阶段的“时空记忆”。参赛者选择这一赛道时,我认为首先要对徐州古城文脉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来源: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徐州古称彭城,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龙山文化的下圆墩遗址以来,有着4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在中华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之一。
因黄河改道、水患频发,不同年代的新城于旧城之上原址重建,形成了特殊的“城下城、府下府、街下街、井下井”的奇特地貌和“城上叠城”的景象。通过叠加不同年代的徐州古地图可知,徐州老城区基本格局依然存在,城墙遗址肌理脉络依稀可辨,传统街巷及古徐州地名亦反映着历史文化内涵。
徐州古城手绘稿(摘自《徐州府志》)
徐州传统街巷、民居的特点
徐州主城区南北向历史文化中轴线上的大量历史文化遗产,造就了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城市遗存,也成为了彰显徐州历史文脉和文化内涵的集中展示区。
徐州自然山水资源丰富,以“云龙山—土山汉墓—户部山—快哉亭”为代表的自然生态轴和彭城路南北历史文化轴交相辉映,独有的山水格局彰显城市独有的空间、人文和生态风貌。
云龙山山水景观
户部山传统民居风貌(来源: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因此,徐州文脉以“一轴、一环、两廊”为架构,“一轴”是“彭城七里”南北历史文脉主轴;“一环”是彭城城墙遗址公园慢行环。“两廊”,分别是轴线北部的故黄河生态文化廊和从云龙湖流经老城的奎河生态景观廊。在此架构里,“一环、两廊”都与“彭城七里”南北主轴有着清晰的交界线。
徐州城市空间结构解析
建议参赛者从“文脉”的视野去理解、认知城市,有效识别城市风土人文以及城市空间本身的价值与规律,并以此作为设计思考的起点。
02
创造根于场所文脉的
当代新空间
通过关注、探索并研究城市之中隐藏的原生价值,如山水格局、旧城肌理、历史遗存、特色空间、建筑布局、街巷脉络及自然地景等等诸多体系,建立起彼此之间的联系与链接,从而重塑城市秩序。
徐州的城市秩序与山水环境
在“彭城七里”南北轴线上,有几个特别的单元可以让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设计力。
第一个是最北部的故黄河。故黄河对徐州城建史影响深远。选择与其相关的参赛者需要分析整体区域的历史资源,如现存的故黄河、隐形的老城墙等;思考如何在保留历史遗存的基础上,创造出更有意思的当代新空间。
这一设计单元中,有部分既有建筑与历史肌理、历史风貌相差甚远,参赛者可发挥设计创意,将品质不佳的建筑通过巧妙的设计形成新的秩序,创造出新的空间,把历史记忆、历史遗存巧妙地整合到一起,对参赛者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第二个是鼓楼商业区。这是徐州南北文脉轴上非常有活力的区域。该区域历史遗址也较为丰富,如徐州文庙、革命遗址和地下遗存等。选择此单元的参赛者可考虑把街巷风貌、步行游线、商业活动、景观节点塑造结合在一起,形成时尚潮流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新商业空间。
第三个是土城风貌。这个区域实际上是一座汉墓,如果参赛者有机会到现场踏看时,会发现其中有一条蜿蜒的“线”,经过汉墓延伸到古城、延展至云龙山山脉。参赛者需要思考这个地处云龙山到徐州城的过渡带,能否结合周边景点,通过创意设计转变固有的汉墓印象。
第四个是彭城路两边的街巷空间。彭城路是有着浓郁徐州特色的历史老街,也是南北文脉的重要构成。然而,街道两边的建筑已经刻下了时代发展的印记,风格多元,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让街巷空间及两侧建筑、景观节点再现传统记忆,再塑特色风貌,也是大家可以思考的选题。
第五个是彭城之源。此处原是下圆墩遗址,徐州文化的一处发源地。参赛者需要思考下圆墩遗址公园如何联动云龙山,并充分利用云龙湖的排水渠、云龙书院等资源,整体展现徐州文脉起源。
云龙湖景观资源
南北向的彭城路历史文脉主轴,作为纵贯南北的文化城脊,期待参赛者充分挖掘历史内涵,关注文脉游线的南北空间连续性,用丰富多元的创意创新思考,延续文脉记忆、焕发新活力,助力打造自南向北伸展,能够沉浸式感受彭城数千年印记的文脉游线,建构符合当代生活和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新空间。
03
寄语
寄 语
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发展,紫金奖建筑赛已成为了江苏建筑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和品牌。新的十年又将开启,我衷心祝愿大赛越办越好,越来越精彩,为高质量城乡建设发展提供更好的创意力量。
作为徐州赛题的解读人,我也非常希望更多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现实空间改善有启发和帮助的作品能够在家乡落地。